自新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的突出特征之一是“新力量”青年导演群体的崛起,他们在产业实践中摸索并逐渐形成自己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社会体制的“电影工业美学”。“新力量”青年导演群体与以往导演群体有何不同?从艺术电影美学到电影工业美学经历怎样的发展过程?为什么说他们是当下中国电影的新力量,更是中国电影未来的重要力量?针对这些问题,8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旭光教授为“智能媒体...
今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使“丝路”的文化交流具备更大的开放性和光明性。影视作为最能为大众接受的文化交流与沟通方式,是推进“丝路”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如何用影像的方式讲述丝路故事,如何生产出好的丝路故事,如何有效传播好丝路故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8月3日上午,彭祝斌教授为“智能媒体时代的广告与影视传播”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智媒时代丝路文化的影视...
人工智能时代,传播学的各种问题、理论、现象,都必须要从大的技术背景和环境变迁出发去思考和探讨。在人类传播变迁的大背景下,新的传播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如果把人类的历史进程假设为24小时,那么前23个小时的人类传播史都是一片空白,人类现在所有重要传播技术的变迁几乎都是在人类历史的最后7分钟完成的。新旧媒体更替速度越来越快,甚至以加速度的态势进行发展。智能传播技术对传媒领域和新闻传播学科的教学、研究以及...
智能媒体是科技和媒体融合的产物。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媒体已出现智能化趋向,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那么文化与科技的交织衍生出如何的变化,我们又该以何种思维对待智能媒体态势所致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智媒时代的新科技与新文创有什么样的关系?8月1日上午,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传播系主任、财经新闻研究所所长谭云明教授为“智能媒体时代的广告与影视传播”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智媒时代:新科技与新文创”的...
今年,国产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的播出向观众展示了影视作品诠释与传承非遗文化的可能性。剧中的京剧文化何以圈粉年轻人?以京剧文化为代表的“非遗”元素如何与影视剧故事完美融合?如何开创“非遗”品牌的传播方式及路径?针对上述问题,北京交通大学闻学教授在“国产电视剧怎样讲好‘非遗’传统文化故事”的主题讲座上,逐一为“智能媒体时代的广告与影视传播”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员们进行了解答。 1. 文化、传统文...
中国电视经历了黄金发展的十年,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广告,这意味着中国电视发展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然而,自2015年实体经济呈现下滑趋势开始,省级卫视的广告也呈现了断崖式下跌的局面。那么未来的发展趋势究竟是什么? 7月30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吴畅畅副教授为“智能媒体时代的广告与影视传播”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带来了题为“电视综艺发展的二律背反与网络综艺的内卷化”的学术讲座。电视(综艺)研究的进路就电...
从博客到微博、微信,再到抖音、快手,平台的广告形式多样化、算法精细化等一系列的现象逐渐突显,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才能对过去或未来做出判断。在广告无孔不入的环境里,当今的平台拥有更多的广告资源,那么平台自身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如何一点点积累用户,而改变广告生态的?7月30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教授为“智能媒体时代的广告与影视传播”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平台与广告:新媒...
日前,电影院有条件复工的消息冲上热搜,受疫情影响的影视行业也从寒冬迎来了“新春”。我们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又要恢复经济发展,在如此形势之下的影视行业该如何自救?影视产业的发展又该如何进行创新?在流媒体观影如此方便的时候,为何还有诸多观众希望电影院重开走进电影院?后疫情时代中国影视产业如何重拾动力?7月29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张国涛研究员为“智能媒体时代的广告与影视传播”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带来了一...
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传媒场景中,最复杂、最特殊的传媒业态与传媒生态该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主流媒体又当如何突破困境再次引领传媒发展? 7月29日上午,就着这些学界关心的问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党委书记张涛甫教授为“智能媒体时代的广告与影视传播”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员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讲授了中国传媒业的新业态与新生态。张涛甫教授认为当今的时代是信息“丛林”时代,是由人找信息变成了信息...
人工智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会对设计带来何种影响?它会形成一种新的设计风格吗?或者,人工智能仅能辅助设计,还是会颠覆设计?我们又将以何种姿态来拥抱“新设计”?7月28日上午,湖南工业大学朱和平教授为“智能媒体时代的广告与影视传播”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员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朱教授主要从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是“新设计”发展的根本路径,“新设计”将在思维、材料、方式、技术上走向融合,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