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3日至27日,中国地名学会常务理事、原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科研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地方志专家库成员、湖南工业大学文新学院彭雪开教授,在湖南省民政厅地名区划协会、重庆市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的协调支持下,来到重庆,考察了多个千年古县的地名历史文化。考察历时5天,七十高龄的彭教授不辞辛劳,冒着炎炎烈日,深入到重庆市中心区朝天码头、古街巷尾、重庆市区划地名历史文化展示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周公馆、湖广会...
2024年8月23日至8月25日,杜甫与湖湘文化高端论坛暨第八届读书会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2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了此次盛会。会议分大会主题发言和分组讨论两个阶段,围绕杜甫生平史实、杜甫的现代性、杜甫与湖湘文化、杜甫湖湘诗、杜诗宋注、杜诗文体、杜诗域外接受与传播...
7月23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张国涛教授为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面向文化强国:中国影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与路径”的讲座,深入剖析了中国影视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核心地位,系统梳理了中国影视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探讨了中国影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与路径。张国涛教授首先梳理了文化强国战略提出的时间线: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启动...
在影视艺术的浩瀚星空中,电视剧作为最贴近大众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一部成功的电视剧,不仅是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更是创意与情感的深度交融。7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导、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兼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张智华教授,以电视剧创意为切入点,从人物创意、叙事创意、传播创意三个方面,为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带来题为“电视创意与实践”的学术讲座。什么是...
7月22日上午,株洲电视台编委会委员、融媒体中心主编、新闻综合频道总监、高级记者陈庆主编为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带来了一场题为“运筹帷幄 选准赛道 视频节日精品实现创新与突破”的讲座,聚焦各视频赛道的发展,陈庆主编将各视频赛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结合具体的视频案例,来为学员们讲述了视频精品节目该如何实现创新和突破。一、短视频的挑战和变革陈庆主编指出短视频领域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了诸多挑战,...
7月22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张金尧教授在研究生暑期学校,围绕“审美——时代、科学与艺术”这一主题,为学员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此次讲座紧跟时代脉搏,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会议精神,总结新时代十年乃至建党百年中国现当代艺术理论成就、历程的基础上,针对日新月异的创作工具和创作手法,张金尧教授提出在AI时代艺术工作者应当回答好“艺术的标准”、“艺术的人性”、“艺术的...
“大思政”体系下如何巧妙运用视听内容创作技巧,以小见大,实现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深入人心?7月21日下午,国家二级导演、湖南教育电视台副总监资喻宇为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带来了“立德树人小作品 融合传播大教育——‘大思政’体系中的教育主题视听内容创作技巧分享”。资喻宇以“大思政 大教育 大传播”为切入口,介绍了“立德树人”与“融合传播”之间的内在关联,建议大家通过作品,与湖南教育电视台一起共建教育领...
人工智能、虚拟影像、影游融合、XR、AIGC、sora、ChatGPT等高新技术,带来新的媒介文化革命,改变了影像的媒介传播和存在方式,创生了诸多与影视相关联的新媒体艺术,如互动剧、VR影像、影游融合等,给影视的生产、制作、传播与接受都带来了几乎全方位、“全产业链”的变化,也给影视理论建设带来巨大冲击。人工智能时代下电影是什么?电影工业美学何为?7月21日上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
网络短视频作为一种全球流行的新兴媒介形态,逐渐成为全球网络用户追捧和喜爱的视听类型,满足了人们对碎片化的媒介需求,跨文化传播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7月19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亦中为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带来一场题为“短视频跨文化传播”的讲座,梳理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节点和路径,并从多个角度对短视频的国际传播进行分析。一、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既是历史夙愿,也是现实中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