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 韩国电影产业现状与海外拓展策略思考

供稿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3-07-23

7月22日下午,学院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燕教授为研究生暑期学校作题为“韩国电影产业现状与海外拓展策略思考”的讲座。张燕教授分别从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韩国电影海外拓展现状与问题、韩国电影海外拓展策略思考三个方面,向同学们详细讲述了韩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并提出了对韩国电影海外拓展策略的设想。

一、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讲座伊始,张燕教授概述了自1919年《义理的仇讨》上映以来百年韩国电影的发展史,并提出2019年的韩国电影在百年历史的重大节点上交出了令人可喜可傲的成绩单。首先,张燕教授通过分析斩获了多个国际奖项的韩国电影《寄生虫》,指出韩国电影近些年在国际上产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并分析了电影《寄生虫》的延伸影响。其次,张燕教授通过数据展示指出,2019年韩国电影本土市场占有率维持在51%,已保持了连续10年的本土主导优势,本土电影已经成为韩国市场的绝对主导力量。再次,张燕教授提到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2021韩国电影产业陷入低落。其具体表现在韩国市场票房总额急剧下降、影院观影人次大幅锐减、单部影片票房产出骤减,高票房影片少等方面。最后,张燕教授罗列了超级卖座的韩国主流商业电影类型。如杂糅了历史、战争、动作等类型的古装片;杂糅了警匪、喜剧、黑帮、课战、战争、政治历史等类型的动作片;杂糅了动作、战争等类型的伦理片,以及以社会政治历史事件或重要的人为主要创作对象的真实题材电影等。

二、韩国电影海外拓展现状与问题

自2018年以来,韩国已经实现了2023年卢武铉政府提出的让“韩国进入世界第五电影强国”的远景规划。2019年韩国电影进入新百年以来,国内国际影响力持续推进。2020年,韩国电影海外出口总额为8360万美元,相比于2019年,正向增长了13.3%。即使在全球文化消费跳水萎缩的2021年,韩国仍创造了年度观众人均观影4.22次的傲人数据。张燕教授认为韩国电影海外拓展取得的成效与政府统筹规划,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为代表的行业性专业机构得到顶层下放的权力,以及韩国电影进行海外推广等因素息息相关。

同时,张燕教授指出,韩国电影“走出去”的发展难题也在日益凸显。首先,韩国电影囿于短促的执政周期,韩国电影政策连续性差。其次,在创作内容层面,盲目秉持韩国文化为主为尊,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不足。最后,市场统筹层面,文化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趋于饱和的国内市场为电影生产雪上加霜,海外市场布局缺乏良性均衡的调整技巧,过度依赖亚洲市场。

三、韩国电影海外拓展策略思考

张燕教授认为,针对上述内容提出的问题,未来韩国电影的发展策略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改变。第一,在创作内容方面,韩国电影应强化优质内容的商业生产,着力于增加竞争价值,完成影片的精品化和内容为王的专业化生产策略并驾齐驱。第二,在生产模式方面,首先,通过区域性官方贸易协议,使IP转化率和附加值大幅提升,细分升级分账模式。其次,韩国电影“海外推广”应着力保证更加合理化的产业金字塔结构。第三,在传播路径方面,韩国电影应当更加重视国际化布局和创新性发行。

讲座最后,张燕教授强调,未来的韩国电影将会继续“海外推广”,唯有变危机为生机,努力推动结构性升维,才能实现全产业活性循环与多向性、差异化运营,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继续有效开拓“海外推广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互动环节

004郭鹏飞:目前,中国的电影一直在倡导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但是目前电影在做好“铁盒子大使”进行国际传播的时候,讲好中国故事的这个命题似乎只有功夫片或者古装片,亦或是一些半封建的影片题材实现了走出去的愿景。而韩国很多现实题材电影获得了认同,那么,讲好中国故事的中国电影创作能否通过拍摄现实题材电影而“走出去”?如果可以,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拍摄现实题材的中国化,国际化的影像?

张燕教授:第一个问题,这种现实题材平台的外推有很多难点。首先是审查和体制问题,极致低调,沉重,灰色的影片在我们的体制里面相对来说是不被鼓励的,我们有一些导演已经试图往这方面做了,比如说《我不是药神》。但在表达上,我们还是更注重体现价值观的提升,而不是由一个完全悲剧化的方式去塑造。其次,当下的中国在西方的认知当中存在陌生感,西方对中国的了解,有的可能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所以他们在看当下中国电影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是非常陌生的,或者觉得是不可相信的。因此,当下现实题材传输很难也在于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化,我们中国电影的输出、文化的推广会受到西方的一些压制。第二个问题,虽然现实题材很难出去,但是我们也可以采取用类型娱乐的方式打包出去,我们可以把主题意识形态隐藏在故事中,通过一个好看的故事,去传达正能量的,具有普盼性的人类共通的价值观。

038刘斯惟:亚洲很多国家都有被殖民的历史,因此也引发了一些身份认同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在韩国电影里看见一些潜藏的意识形态。比如《寄生虫》的两个家庭,一定程度上也暗示着殖民与被殖民的历史话语,体现出阶级身份认同的一些问题,这部影片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而近些年来的华语电影,包括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区,这些地区也具有被殖民的历史,影片中也经常会寻找一种身份认同。他们很多影片的艺术性虽然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传播有限,更没有出现像《寄生虫》一样的现象级影片,因此请问您觉得华语电影需要如何去表现他们的文化立场,扩大文化影响力。

张燕教授:我觉得只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影,它本身的存在就有文化立场。所以我们在看其他的一些国家的电影的时候,要用思辨的立场看待。所以我觉得对于中国电影来讲,只要更好地将我们中国的人文性故事,真实情感以及对当下的思考等表现出来,无论是批判还是弘扬,都是文化立场的传达。只不过在传达过程中,我们要思考在面对西方市场时,用什么样的方式和策略去呈现才是最好的方式。

文字|段奕帆

排版|王璞

责任编辑|兰荣霞

审核|一审:王庚怡

二审:蒋军凤

三审:蔡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