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湖南工业大学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讲座系列之五 北大李道新教授:以 CCKS 为核心,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影视教育的未来

供稿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5-07-10

2025 年7月9日上午,一场聚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影视教育变革的专题讲座在线上拉开帷幕。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道新教授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的影视教育——以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 CCKS 为中心》为题,为暑期学校学员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思想盛宴,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王丽萍主持讲座。

讲座开篇,李道新直指时代变革对学术领域的深刻影响。他强调,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中国特色电影知识体系正主动迎接学术生产方式的革新。通过运用交叉学科视角与数字人文方法论,搭建数字平台、凝聚知识社群、研发软件工具、开展跨界合作并拓宽交流渠道,一个以大数据与 AI 为驱动的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建设正在积极推进,而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China Cinema Knowledge System,简称 CCKS)正是这一进程中的标志性成果。

作为讲座的核心案例,李道新对 CCKS 平台的架构与功能进行了深入解读。该平台依托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整合权威电影史料数据集与电影知识专家系统,构建起坚实的中国电影数字基础设施。它以高质量数据为驱动,以打造自主性知识体系为目标,深度融合教学创新、艺术创作、科研攻关、产业转化及社会服务等多元维度,是践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智能体。

据李道新介绍,CCKS 平台的研发依托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项目 “中国特色电影知识体系研究”(22ZD10),以影人年谱、电影计量、电影百科、藏品索引和数字生命五大板块为核心,构建多模态混合专家模型(MoE)。同时,平台整合了自主研发的汉字统一 OCR 平台(CTOP)、电影计量工具(CCKS-Cinemetrics)以及梦蝶心智模型(郑正秋数字生命),在学术导向、优质特色数据、众包群智及开源共享的基础上,展现出中国电影知识体系不断融合创新的发展愿景。

在解析 CCKS 平台的基础上,李道新进一步探讨了批判性数字人文与 “泛在学术” 的发展可能。他指出,数字人文有望成为融合 “实证范式” 与 “文化范式” 的新研究范式,而批判性数字人文的发展则为 “泛在学术” 的实现提供了契机。值得注意的是,数字人文并非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的简单叠加,它不是一个层叠累积的过程,而是实现了质性跨越的创新方法论,有望打破史论、知行、主客乃至物我、人机之间的二元对立,助力构建具有自主性的中国特色电影知识体系。

李道新不仅剖析了数字化转型给影视教育带来的现实挑战,更清晰勾勒出人工智能时代影视教育的变革方向与未来图景。

在互动提问环节,李道新就 “数字生命人构建中如何确保数据上传并非简单复制,以及团队如何筛选处理数据”等问题进行解答。他同时坦言,“数字生命人” 的构建在技术层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有诸多难点亟待攻克。

(文:朱琪,一审:刘志勇,二审:蒋伟,三审:段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