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至11日,筹备已久的我院戏文专业建设研讨会在长沙望城区乔口顺利举行。与会者有郑坚、阎晋武、罗新河、陈卫华、国秀琴、陈祥谦、蒋军凤、李美容、张春、韦强、罗莉、李佳龙、尹荔玮、张昕、王侃、曾慧林等院领导和教师。会议中心议题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建设。与会领导和老师们就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真知灼见不绝于耳。郑坚院长提出了“愿景”、“造势”、“固本”、“深耕”八字方针。会议就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专业建设原则、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措施等达成初步共识,取得了超预期的丰硕成果;为戏文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争创一流专业,打好了思想基础。(陈祥谦)
附:会议纪要
文新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建设第一次研讨会
会议记录
时间:2018年11月10日
地点:望城区湘柳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与会人:郑坚、阎晋武、罗新河、陈卫华、陈祥谦、国秀琴、蒋军凤、李美容、张春、韦强、罗莉、李佳龙、尹荔玮、张昕、王侃、曾慧林
中心议题: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建设
主持人:陈祥谦
记录人:曾慧林
发言内容:
陈祥谦:
1.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根据社会急需、校企共建、特色创新的原则,以学院已有资源和相关专业为支撑,带动专业建设与改革;以专业建设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促进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的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
2.专业建设原则
① 社会需求原则。开展广泛社会调查(已做),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已做),组织专家论证(近两年开展)和专业设计(尚待完善)。
② 校企共建原则。形成学院、企业、专业三级特色专业建设体系。“企”主要指媒体,包括株洲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相关行业部门。充分利用我省、市广电等文化产业优势,进一步开发企业师资资源、场地设备资源、知识技术资源、市场信息资源以强化本专业与其产业的对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③ 创新发展原则。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用、人用我新”的专业建设发展思路,打造成品牌专业,形成以戏文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艺术类专业群”(戏文、播主专业等)。
3.专业建设目标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的原则,花三年时间将本专业建设为我校特色专业;再用约四年时间建设成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上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省级一流专业。
4.专业建设措施
① 实行校企合作,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增强办学活力和影响力,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② 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目前已有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教学计划(尚待完善)。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进行人才培养,以此改革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跟踪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和要求,认真修订人才培养暗杆和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原则,争取做到“订单式”培养;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
③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根据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原则,在专业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将学生培养成“能写、会写,能编、会编,能导、会导,能演、会演”的多方位、全能型人才;通过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高现有师资教学水平、职业技能教学水平;以职业技能需求为根据,构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争取实现90%以上就业率。
④ 抓好教材建设,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专业的职业性,以超前的眼光结合地方性、灵活性突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有计划地、有意识地组织力量编写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材,努力形成有校本特色、优化配置的教材体系。
⑤ 加强教学条件的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根据专业建设需求,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与落实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的;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培养,引进相关人才,加强在校教师专业培训;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如“片库”等。
5.专业建设保障
① 提升自身专业建设能力和水平
② 经费
③ 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建立教师持续培养机制,形成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开发人才、稳定人才的机制。建立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实验、实训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目标明确,有良好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与知识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④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试行“导师制”,5-6生/师。
⑤ 升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课程内容建设为重点,以建设精品课程为驱动,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关注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完善,逐步建立起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特色课程、校企合作课程为突破口彰显专业特色;重视优势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利用,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展考核方式的改革。
郑坚:
1.“愿景”、“造势”、“固本”、“深耕”
① 愿景:戏文是目前我院唯一一个与学科建设直接相通的专业。本专业要争创湖南省内顶尖、跻身中南前三的发展目标。
② 造势:利用院传媒资源对所做之事大力宣传,在学校乃至省内形成一种态势和影响力。
③ 固本:打造软、硬实力。
④ 深耕:专业、学科、第二课堂、产学研、校企合作等要深入耕耘。
2.打造核心词——“七艺”:读、写、导、演、摄、制、策
培养学生如下七项能力:“读”,读经典书,观经典剧目;“写”,写剧本与论文;“导”,编导影视剧或舞台剧;“演”,要有舞台或镜头感,敢于公开饰演;“摄”,拍摄;“制”,后期制作;“策”,策划。
专业建设思路:要有创意,不走寻常路,非常规地发展本专业;注重现代传媒与新技术的影响力和发展态势;要迅速地形成核力,有爆发力地打造本专业。
罗新河:
本专业建设蓝图的开展要落实到具体问题的解决,如戏剧影视学班级如何管理;
实训设备当下情况如何,还需添置什么设备;
实训教学如何联系实训单位,还有哪些可以联系;
校内、校外实践课程和第二课堂该如何开展;
导师制如何实施等。
问题的解决可以参考、学习省内外院校相关专业办学经验。
蒋军凤:
片库资源的建立,“盘多多”为一重要渠道。
现授课程《影视语言学》64课时全为理论课,建议添加实践课时。
“七艺”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学生必须完成的指标或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人才培养最终体现为就业,对戏文专业市场需求的调查然后根据需求调整培养内容和方法是必要的。
急需建立有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
李佳龙:
去年参加北京“国际电影教育论坛”获悉国内同级别院校戏文专业建设也处于摸索中。
本专业就业方向大致有二:行业内的如拍摄广告、短视频或任影视公司导演等与行业外的如电视台导播、策划和党政机关舆情管理等。
培养方式:第二课堂,合理利用课余时间;高低年级学生结对,如可以老师引导,实操与示范留给硕士生。
培养出口:注重传播,如参加或主办电影节等。
课程结构:第一学期就应开设专业实操课程,让学生多接触设备;实操课程课时调整为4时/次。
建议:每一二个月开展教师经验交流活动。
国秀琴:
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大多很茫然,可以成立戏剧、影视等社团,为学生将所学化为所用提供场所和机会。
尹荔玮:
学院主办电影节过大,建议先从短片入手,并召开学术讨论会。本专业学生入校前多为非艺考生,艺术底蕴薄,教师应根据学情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譬如给大一开设艺术鉴赏类基础课或带学生看展等。
赞同导师制,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特长因材施教。
建议:于今年7月赴北京学习中感受到游戏VR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市场,实践教学中可以借鉴、融入相关技术与理论,以便接轨行业前沿发展;开设与影视相关的设计课,如海报设计等。
张昕:
更好开展本专业实践教学第一步:盘活。通过举办电影节、戏剧节等盘活现有实验教学资源。
第二步:开放。开放实验室和设备,并可借助学生社团力量管理实验室,老师指导、监督;对校内其他专业学生定期公开实践教学或学生演出活动;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实训平台。
第三步:走出去。实践教学要与业界高度融合,可以让学生出去参与到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创作中。学生大三就可以走进影视公司了解创作的基本流程。
张春:
出名师;为本专业力争博士点而努力。
造网红:即造势,让学生出名。摸清学生知识基础和就业倾向,引导非学术研究型学生通过“课程结业展”或电影节、晚会等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出口”反导“入口”,按需培养学生。
做宣传:本专业出现的名师与网红都需要宣传。
提议:教授理论课程的老师多向教授实训课程的老师学习。
李美容:
本专业课程体制设计不太合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比例失协,课程数目过多。
自身要提升,加快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有区别地引导毕业去向有别的学生。
曾慧林:
就本专业学生编剧能力的培养这块,需要赶早。可以参考中戏的相关课程设置和培养步骤。譬如第一学可以开始叙事散文写作为主的原素训练,第二血拼开始小品创作训练,第三学期开始独幕剧的写作训练,在对学生文笔和班级情况有了较为充分了解后,第四学期的《戏剧剧本创作》这门课程可以按照剧种或题材,将学生分组,有针对性和专门性地开展戏剧写作训练,期末时采取“课程结业展”的形式,让学生导、演、互评自己编写的小品或剧本。
建议:课程考核平时分加大比重。
韦强:
本专业由“戏剧”“影视”“文学”三个内涵不同的名词构成,学生群体中爱好和擅长的也不尽相同;建议对新入校学生摸底分流。
学院下设的四个专业间知识构成是相通的专业;建议根据课程内容,不同专业间可以开展合作或竞赛。
罗莉:
据在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栏目组见习所获谈感受:
学生实习时间需要延长和更为集中,譬如三个月左右;
有必要聘请“空巢”期的电视业界专业人士来讲学,分享行业经验的同时,了解他们对于人才应具备能力的需求;
芒果电视台有与学校合作的打算,但对我校不甚了解;
派学生见习,需提前了解某一栏目创制团队拍摄时间及相关安排;
综艺节目编剧人才缺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