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时间:2021-05-18 15:15   阅读: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和全球化语境下相关人才的需求,推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进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加强各专业建设的计划性和前瞻性,以更好地指导专业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1、现有基础

学科层次稳步提升

学院积极加强学科建设,目前建设有3个学科硕士点: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广播电视(MFA)专业硕士点,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点,其中广播电视(MFA)和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点分别于2016年、202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近年成功申报了戏剧影视文学和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从2019年启动招生、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计划2021年招生。2019年以来,广告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相继成功获评湖南省双一流专业。并拥有广告学实验班(智创班)和影视文化与传播创新创业实验班。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电影学院)设有湖南省内最早一批的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一个艺术硕士点(广播电视),继续巩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建设成果,进一步完善学科结构。在“十四五”这个新的建设时期,将汲取成功经验,使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在省内同专业中处于优势地位,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以广告学、新闻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基础,成立了我省首家电影学院——湖南工业大学电影学院。

教科研平台发展迅速

学院近年以科研平台、项目的申报作为突破口,在科研、学科建设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了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科研平台,包括全国包装广告研究基地,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基地,湖南省包装广告创意产业基地,湖南省炎帝文化研究与传播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株洲市科技局立项的株洲市科普影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绿色包装与工业文化影视传播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湖南地方文化研究中心、方言影视工作室、微文化工作室等众多学术研究和产学研机构。目前学院拥有4个省级质量工程平台,包括湖南省现代传播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广播电视台省级优秀实习基地,湖南工业大学-株洲日报社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株洲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与智能传播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获得省级研究生优秀精品课程、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高水平教材等质量工程项目各1项。学院与地方行业、产业联系紧密,积极投身于湖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地位举足轻重,为湖南省新闻传播研究会副会长单位、湖南省广告协会副会长单位、湖南省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湖南市州新媒体直播联合体副会长单位、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湖南市州新媒体直播联合体副会长单位。与国内的40多家广播电视台、电视频道、影视机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和各种文创企业等建立起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基地。

学院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全国包装广告创意基地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5项,省级科研项目29项。出版教材或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在国家权威或核心期刊发表86篇。

2、发展优势

专业建设建设成果多。

整体而言,一方面加强了“戏剧与影视文学”专业建设,强化了我院的影视特色。另一方面,以“影视教育”凝聚力量,导引方向,整合影视艺术教育资源,对各专业进行战略统筹,优化广告学、新闻学和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强化广告学、新闻学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影视策划制作能力培养,延伸影视艺术教育的覆盖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在此基础上,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成立了湖南高校第一家电影学院。

目前,学院广告学、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戏剧与影视文学顺利通过专业合格评估。师范教育专业已有两届招生。《古代汉语》、《电视专题片创作》、《影视拍摄》分别为省级线下、社会实践类、线上线下混合类一流精品课程;《新闻学原理》为国家线下一流精品课程。

科研成果稳中有进。

学院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全国包装广告创意基地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5项,省级科研项目29项。出版教材或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在国家权威或核心期刊发表86篇。

师资队伍建设有成效。

坚持引育并举,近五年学院引进10位博士,内部培养5名博士。送培6人参与湖南省普通高校与新闻媒体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7人分别到湖南电视台和株洲日报社等行业单位挂职锻炼。送培3人到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地访学。

近年度,刘志勇、邓统湘、曾慧林、罗莉等老师在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大赛中均获得佳绩,其中,2019年邓统湘老师取得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的优秀成绩,并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能手”荣誉称号;2020年,曾慧林博士取得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的优秀成绩。另外学院还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师座谈专题讨论、听课评课等教学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除了在本校教学岗位上奋斗,学院部分老师也积极地“走出去”,利用自己过硬的专业技能发光发热。其中,大学语文部黄晓红老师获批国家汉办2019年春季孔子学院总部国家公派出国教师资格,赴芬兰图尔库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开展汉语教师工作。2020年,戏剧影视文学系张春老师作为中国电影百花奖终评委员,在提名者表彰仪式上为最佳影片提名影片主创团队颁奖。

教学相长,学生实践成果显著。

学院师生在各类竞赛中成绩骄人,截至2020年,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4项;获得省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42项;并获得学院奖银奖;在湖南省大学生写作竞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2项。尤其在艺术作品实践创作上,师生合作,成绩斐然,荣获飞天电视剧优秀评论二等奖1项,荣获全国大学生摄影展、微电影大赛、电影节、大学生艺术展、研究生创新论坛等赛事或展演奖项100余项。视频作品被推送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播放。

制度跟进,教学管理不断完善。

为做好专业建设的保障工作,我院一直不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严格执行学校和教务处下发的教学文件及通知,教学计划执行有序,教学任务明确、管理规范,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开会沟通,学院认真组织修订了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及配套教学文件,此后,又根据行业的变化和教学形势的调整完成了2021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微调。我院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计划,并认真落实教学任务,严格规范老师的调停课申请。在期中教学检查中,组织召开师生座谈会,根据反馈的信息,加强我院与其他学院之间的沟通,保证了教学信息畅通。

2严格课程考核体系,对各类考务精心组织,严密监督,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有效性。

建立了学院领导巡课、巡考制度。联合学工部门,每学期对学生展开考风诚信教育,规范对考试违纪和作弊情况的处理,实行学院领导巡考制度,严格做到了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对命题、制卷、考卷保管、监考老师安排等环节进行监控,对作弊严加处理,规范考试制度,严肃考风考纪。

规范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院不断加强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程序与制度,在选题、中期、答辩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毕业设计(论文)采取指导老师负责制,鼓励学生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论文选题,再根据选题安排指导老师,然后严格开题程序,落实论文辅导任务,对于定稿严加审定,论文答辩严格要求,主要环节狠抓落实,确保了本科论文的质量水平。

(3)落实教研室制度。为加强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学院五个系(部)按专业方向细分或课程组共设立了十四个教研室,通过听课评课、共同建设实习基地、集体研讨等教研活动共同肩负起学院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教学建设等任务。教研室的成立以及相关激励制度的施行,使得教学管理工作与专业建设联系更紧密。

3、主要问题与不足

专业建设缺乏品牌知名度。学院本科专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较弱,专业和课程内涵建设依然不足,缺少高水平的教学资源。

教科研实践基地深度有待挖掘。科教融合水平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理念滞后,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多,但深度有欠。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与产出不匹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亟待完善和加强。

缺乏省级及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近年来,科研研究方向明确、科研成果丰硕的老师少,大部分教师的研究方向分散、研究方法未能与时俱进;教师之间的横向合作也不够深入,大多各自为战,散兵游勇的现象较为严重,没有形成紧密协作、优势互补的科研队伍,这些情形不利于大项目的申报和完成。部分老师还普遍形成了重科研、轻教学的定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团队建设和教研、教改等教学成果的产出,教学研究成果的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职业经历亟待加强,服务社会意识不够。学院现有师资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例高,部分是半路出家,既具有高学历或高职称,又具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仍然不足;鼓励和促进教师参加专业(行业)实践的激励措施的实施时断时续,缺乏连续性和预见性;这些问题都会挫伤老师们进一步积累职业经历、提升专业水平和技能的积极性。

学科影响力有待提高,缺乏教学名师。缺乏高层次的科研成果和奖项,缺乏业内有影响力的科研平台,缺少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师级学术带头人和领军人才。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1、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客观规律,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面向当前新闻媒体发展状况和市场人才需求,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工作为突破口,巩固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能力本位”的办学模式,实施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专业综合影响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完善教学资源和质量保障体系为支撑,着力提升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办学内涵,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发展目标

专业建设贯彻“基础宽厚、学有专长”的办学宗旨和“审美、向善、求真、卓越”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健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培养机制,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各专业实际情况,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综合影响力。统筹学科与专业建设;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科研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艺术实践为动力,创新教学育人方法,以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突出重点,适时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各专业。

三、主要任务与举措

1、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增强全体教师的政治责任感,为各专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以中国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武装全体教师,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待学习和工作。着力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2、实施专业质量提升计划

以“能力本位”为办学特色,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为主要目标,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跟踪诊断和培养质量评价,找差距补短板,多措并举推进专业质量提升计划。在学校和学院的统一领导下,明确人才培养专业质量标准,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将能力养成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实施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强化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推行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改革,将学术动态、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创新性思维;改革学业考核评价办法、考试内容和方式。

加大力度支持学生创办公号期刊,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赛事、社团活动,启发学生利用专业技能,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和学院科研、教学平台,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积极申报大创项目、参加各级赛事。推动学生参加考研,争取考研率达到20%。突出以赛促教的教学方法,对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调整和完善,突出过程考核,能力考核。继续办好《视线》《鹿鸣》《花海典悟》《影视文化教学与研究等学生公号,为学生提供信息舞台。并争取打造“大广赛”“省微电影大赛”“传统文化短视频大赛”等2-3项大学生赛事知名品牌。

3、实施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以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促进产学结合协同育人,着力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将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制度化、规范化,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强化高层次教学团队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具体包括:在组织实施上,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双主体”管理体系。校企双方根据互联网时代人才的培养要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评估体系与运行机制,在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合作办学、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持续性的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实践教学上,建立“三对接”模式。在专业实习中,遵循教育规律和新闻人才成长规律,建构课程教学与生产流程对接、实习计划与工作岗位对接、实习内容与课题研究对接的“三对接”模式。在合作方式上,充分发挥企业在学生实践中导向作用,在学生从“入口”到“出口”的系统培养过程中,校企紧密携手,互动合作,形成共建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共建实践基地与师资队伍、共建培养计划与实践教学模式、共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四共建”合作培养机制。

积极改善师资结构,通过引进和教师考博的方式,提升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比例。争取十四五期间博士师资占比能提高到40%-50%。推出青年教学能手2-3名。

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争取推出新文科视域下的课程教学教研改革计划。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十四五期间,学院各个专业建设教学实习基地(包括毕业实习基地)3-5家。

4、实施科研团队攻关计划

科研项目的申报和高质量完成学科建设是专业十四五期间最重要的工作。科研课题是科研工作的核心和主体,是经费的主要来源,是组织团队攻关的旗帜。要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理论前沿,结合学科特征和本专业的具体情况,立足重点方向,推学科带头人,组织力量,团结协作,抓课题申报,出标志性成果,努力实现科研建设目标。

组建科研团队,力争立项省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8-12项,国家级项目2-4项,出版专著5部以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0篇以上。培育高层次科研教学成果,力争实现零的突破。

5、实施实践教学提升工程

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机制。在长株潭地区选择一批实力雄厚,具有一定规模机构,作为协同培养人才的实践教学基地,创造批量学生持续实习实践机会,保证基地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持续、高质量运转。学校与建设单位合作制定基地建设发展的规划,完善相关运行与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基地的集聚、辐射和示范效应。加强实验室运行管理和效能建设,保障满足基本实践教学条件的要求,着力从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教学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与成果等方面加强实验教学建设。

加快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全面推进、整体优化。建设5—7个教学科研平台。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建设5—10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做到合作共赢。争取学校投资,新增教学设备。

6、实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计划

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从招生到学位授予各环节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规范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完善实验室、实习基地的效能评价机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转型的质量体系评估与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和讲授方法上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由“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贴近传媒发展实际情况,控制教师讲授内容,推广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课外练习,拓展学生自主空间,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分流情况,增加学生选修课程模块,强化质量监控,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1. 保障机制

    根据当前各专业发展现状,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旨归,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推行各类教学改革工程,通过目标导向、条件支持、制度保障、政策倾斜等措施确保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2. 制度和机制保障

    深化分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教学业绩、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的评价体系考核办法,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设计相关管理制度、改革人事和分配政策,以制度力量形成人才培养合力。

    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

    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从招生到学位授予各环节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运行规范管理,在教学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专项检查工作,严格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以本科教学评估标准作为标准,完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改进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在学校和学院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加强教学和实践质量监控。制定教风、学风建设实施细则,加强师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师岗位意识、敬业精神,端正教师的治学态度,促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严格执教等良好风气的形成。

    具体而言,在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部署安排下,通过督导评课、同行评课和网上评课等手段,对每门课程的教学环节进行动态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课程考核注重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测试,要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与了解程度,既能拉开档次,又能做到难易适宜。对命题、制卷、考卷保管、监考老师安排等环节进行监控,对作弊严加处理,规范考试制度,严肃考风考纪。加强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和检查,细化实习考核目标,严格实习成绩考核制度。毕业论文采取指导老师负责制,鼓励学生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论文选题,再根据选题安排指导老师,然后严格开题程序,落实论文辅导任务,对于定稿严加审定,论文答辩严格要求,主要环节狠抓落实,确保了本科论文的质量水平。

    3、教学经费投入保障

    争取学校支持,加大教学专项建设经费投入和相关政策配套,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宗旨,建立教学经费投入保证机制,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教学经费足额到位并逐年增加,切实保障教学运行的实际需要。在图书资料、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全面改善教学运行环境。

    4.人才培养保障

    充分利用学院科研平台、质量建设工程和校企合作基地,同时极力争取学校人事政策的支持,鼓励教师外出访学、进修、培训、实践等各种形式,同时邀请学界专家、业界精英来校讲学,着力打造一支既具厚实专业基础,又有动手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本专业建设奠定厚实基础。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21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