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17级社会调查认识实习自5月7日刘飞娥老师讲解调查报告写作的相关知识、下发实习计划到各个班级开始,历时12天,于5月18日分班级分时段成功举行实习汇报展演,使此次实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此次中文系的认识实习,有着如下亮点:
一、前期准备工作扎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期准备工作扎实让实习目标更明确,实习起来更具有操作性。5月7日,刘飞娥老师就利用课堂,讲解了社会调查的内涵、程序、方法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并将此次社会调查的实习计划下发到各个班级,让大家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实习的任务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确保了实习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5月14日,中文系主任刘伟生老师在文新楼205主持召开了中文系17级认识实习动员大会。会上,刘老师重点阐述了中文学子参与实习实践的重要意义,具体介绍了中文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并提出了此次社会调查认识实习的具体要求。其他两位指导老师刘飞娥与邓统湘老师也分别作了发言。刘飞娥老师重点强调了外出实践的组织纪律性及其他注意事项,邓统湘老师提出了实习各个环节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动员大会的最后一项议程是由同学代表上台,以PPT的形式向各位同学作了有关此次外出实践的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广场以及刘少奇故居花明楼等地点的基本介绍,让同学们对伟人故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调查选题更有针对性更具研究性
此次社会调查的选题有两大来源,一是指导老师提供参考选题,二是各组同学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自主选题。从汇报展演的情况来看,此次调查选题涉及面更广,现实针对性更强,内容更丰富,且涌现了一些更具研究性的调查项目。如有小组根据我校即将举行的60周年校庆,对中文系已毕业系友进行了系列调查与采访;有小组针对大部分同学办事拖延,行动力、执行力不够的现状进行了当代大学生行动力的调查研究;其他大部分小组的选题都与大学生活密切相关,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如《微博热搜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大学生手机APP使用情况调查》、《大学社团生存与发展现状调查》、《图书馆利用情况调查》、《大学生对同性恋的看法调查》、《大学生恋爱观调查》等等选题,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实习汇报组织有序,效果良好
5月18日,此次社会调查实习分班级分时段成功举行了实习汇报展演。整个过程组织有序,效果良好。全年级三个班共90人,分成了24个实习小组,每班各有8个实习小组,汇报在三个分会场举行。汇报流程为每组派出代表上台结合PPT介绍自己所做的调查主题、调查过程及调查结论。每个班各选一名主持人,并由几位班委组成评委组,对每个学习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与打分,最终评选出实习汇报的一、二、三等奖。每组代表介绍完后,先由评委组点评,再由老师点评。最后环节是评委组统计结果,宣布获奖名单。
汇报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调查实习不仅提升了同学们对社会调查实践意义的认知,深入理解了中文系“文史底蕴,哲学素养,人文情怀,传播技能”的系训,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策划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获益良多。(中文1701朱宇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