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时间:2016-12-23 08:04   阅读:

一、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特点

(一)基本情况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共有348人,其中,广告学136人,新闻学121人,汉语言文学91人。本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0.52%,其中,广告学专业初次就业率为93.38%,新闻学专业初次就业率为89.26%,汉语言文学专业初次就业率为87.91%。考上研究生的毕业生人数22人(含出国留学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6.32%;考取公务员、选调生、事业编制、特岗教师、应征入伍等共1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4.89%;自主创业的有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0.57%。

2016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为21人,就业率为100%。8人进入事业单位工作,占毕业生总人数38.1%;2人进入公务员队伍,占毕业生总人数9.52%。

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表:

专业▲

合计

已就业并办证

自主创业

聘用(灵活就业)

继续深造

国家、地方项目

总人数

总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合计

348

315

90.52%

5

1.44%

2

0.57%

276

79.31%

22

6.32%

9

2.58%

汉语言文学

91

80

87.91%

1

1.10%

1

1.10%

65

71.42%

11

12.08%

2

2.19%

新闻学

121

108

89.26%

1

0.83%

0

0.00%

101

83.47%

4

3.31%

2

1.65%

广告学

136

127

93.38%

3

2.21%

1

0.74%

110

80.88%

7

5.15%

5

3.67%

(二)就业特点

1、考研升学人数较为稳定,考取公职人数较上年有增加。

2016届毕业生中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为22人。其中,7人考入国家“985工程”高校,10人考入国家“211工程”高校,1人考入国外大学。考取公务员、选调生、事业编制、特岗教师、应征入伍等共17人,较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

2、职业选择多样化

我院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及广告学专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学生求职时职业选择多样化,可考取研究生、公务员、下基层从事特岗教师,也可进学校等企事业单位或者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等,还可以选择到企业、公司供职或自主创业。2016届毕业生中,大部分初次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较为对口,也有部分毕业生选择了跨专业就业,职业选择的多样化与往年基本一致。

3、工作地区分布较广,不再局限于沿海地区

从2016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区域分布来看,就业地主要集中在湖南省内、广东等地,其中选择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毕业生去往北京、上海的人数也略有上升。就业省份及所占比例如下:湖南省41.26%,广东省15.47%,北京、上海10.3%,东南沿海6.01%,西南地区6.9%,其他地区10.06%。从上述数据来看,我院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较广,可拓展的中西部就业市场资源也越来越多。

二、主要措施及特色

学院科学谋划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按照“一把手工程、两条思路、三项活动、四种渠道、五个目标”的总体要求,群策群力,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一)坚持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院长郑坚主抓就业工作,学院其他党政领导也都高度重视和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参加和组织了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活动。

1、学院成立了院长郑坚任组长,副书记朱颖任副组长和就业专干、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为成员的“文新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分工明确。

2、学院定期召开院务会议,研究部署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学院分别于2015年10月27日、12月22日、2016年5月3日召开全体院领导、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参加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会议(院务会扩大会议),讨论和安排了有关2016届毕业生就业困难帮扶、毕业生考研、公务员考试、专场招聘、基层服务项目报考、毕业生离校等工作。

(二)坚持从“考试入职和灵活就业”两条思路开展就业工作。

作为女生较多的文科学院,就业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我院结合专业实际,明确了分两条路展开就业工作的思路,一是为准备通过考试入职的学生给予条件支持和专业指导,二是为有意向到企业公司工作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和应聘及入职指导。

我院的毕业生中,选择考研、考公务员和考教师的比例一直在40%左右,为此,学院设立考研自习室,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要求老师们积极为考研学生提供各种资源,帮助学生参加复试和申请调剂。同时,学院免费为准备考取公职的学生开展公务员考试系列讲座、考教师资格证讲座、基层服务项目宣讲会等活动。

2016届毕业生中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为22人。考取公务员、选调生、事业编制、特岗教师、应征入伍等共17人。2016届硕士研究生中8人进入事业单位工作,2人进入公务员队伍。

除了考试入职,我院其他毕业生基本都会选择到企业、公司工作。为此,学院注重就业市场建设,与十余家用人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同时,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校园周招聘会、大型校园招聘会、行业招聘会,我院还结合专业邀请了株洲在线、湖南红网、攸县电视台、长沙星芒传媒等十余家用人单位来校召开小型专场招聘会。

经过努力,学院近几年初次就业率都超过了百分之九十。经调查,未就业的毕业生基本上也均在准备继续考研或报考公务员等。

(三)坚持以办好创新创业大赛、模拟招聘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三项活动为平台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一年来,我院顺利开展了第五届“职说无妨”模拟招聘大赛文新学院初赛、第五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文新学院初赛、2016年文新学院创新创业大赛,并成功承办了湖南工业大学第五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活动参与面广,效果佳。

在校内外就业创业比赛中,我院学生表现优秀,成绩突出。戏剧与影视学专

组织奖。在2016湖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四)坚持通过全员参与、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和“走出去引进来”等四种渠道拓展就业市场资源。

我院要求全员参与就业工作。学院教师在领导的带动下积极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为毕业生提供招聘信息并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2015-2016学年度,学院教师为毕业生提供招聘岗位200余个,推荐毕业生成功就业10余人。同时,学院领导、大部分老师都能主动找毕业生谈心,开展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和就业市场建设工作,目前已与8家用人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十余家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同时,积极开展“走出去引进来”活动,本年度安排陈勇、危超等教师分赴长沙、南昌、萍乡等地开展毕业生回访等活动,共走访用人单位十余家,并与北京地区五家用人单位确定走访计划。

(五)坚持以逐步提高初次就业率、就业队伍工作效率、考试入职率、就业创业比赛获奖率以及毕业生满意率等“五率”为就业工作目标。

我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0.52%,相较于2014届、2015届来说,今年我院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保持稳定,且均超过学校初次就业率。近两年我院硕士研究生初次就业率均为100%。

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就业,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我院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如陈勇老师取得了全球职业规划师证,肖靓莎等5位教师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证。面对学生关于就业方面的咨询,全院领导、老师均能耐心、细致的回答。我院鼓励学院教师开展就业创业研究,目前在研校级以上相关课题4项,发表就业创业类学术论文1篇。

提高考试入职率是我院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院通过开展座谈会、讲座等形式在全院初步形成了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考教师、考基层服务项目的氛围。2016届本、硕毕业生中通过考试入职人数为49人,较往年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基层项目人数有所增加。

我院积极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活动,并派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就业创业比赛。一年来,学院学子参加的就业创业比赛获奖率较高,如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究生彭若煜带领的移动互联网“家家社群”项目荣获大赛银奖;李佳业同学主持的项目获2016年“创青春”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和校级选拔赛三等奖;梁金墙同学获得湖南工业大学第五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陈勇老师获优秀指导老师奖,学院获优秀组织奖。在2016湖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毕业生满意率是检验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为此,我院一直秉持着“就业工作非小事,以学生为本,全方位打造毕业生就业工作良心工程”的工作理念,认真开展好就业特殊群体帮扶、就业指导与教育、就业信息服务等服务工作。学院成立了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小组,确定了20位同学为2016届就业困难毕业生,并建立了信息库。学院开展了就业帮扶“结对子”活动,学院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小组成员各对口帮扶1-2名就业困难学生,给予他们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关心与指导。截止到2016年8月31日,20名就业困难毕业生中,19人顺利就业,就业率为95%,高于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学院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朱颖为组长、就业专干为副组长、毕业班班长和就业助理为成员的“文新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宣传小组”,小组成员均能定期到学校就业网、湖南毕业生就业网、湖南领导人才网等网站搜集需求岗位信息,并及时通过QQ群、微信、宣传栏等进行宣传,受到毕业生的好评。学院通过开展就业创业比赛、讲座等活动,赢得了学生对我院全程就业指导工作的高度评价。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16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