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结构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电影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
时间:2022-04-21 14:44   阅读: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电影学院)最初创办于1984年。2006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年,原新闻与传播学院、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文秘系等院系合并成立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1年,挂牌成立电影学院。经过30余年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师资条件优越、办学设施较为先进齐全的学院。2012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电影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学位点开始招生,2019年,成为湖南工业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为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增强学科建设的规划性和指导性,在“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基础之上,特制订本建设规划。

一、“十三五”学科建设情况

(一)主要成绩

在“十三五”期间,学院始终坚持将学科建设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确立了以学科建设带动科研工作和专业建设、增强学院办学实力的工作思路,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1、学科架构齐全。“十三五”期间,学院充分依靠湖南广电湘军和长沙媒体艺术之都资源,2016年,戏剧与影视文学开始招收本科新生,2017年开始招收艺术硕士(MFA)广播电视领域研究生,形成了本、硕两个层次,专业、学术两个类型的学科架构,并拥有广告学实验班(创智班)和影视文化与传播创新创业实验班,是目前湖南省戏剧与影视人才培养类型最为齐全的高等院校。

2、师资力量雄厚。通过“十三五期间”的努力,本学科团队拥有教师48人,硕士生导师27人(兼职导师6人),高级职称占比75%、博士占比56%,其中湖南省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称号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点带头人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5人,湖南工业大学特聘精英学者2人,特聘奋进学者2人,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对象1人,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形成了配置整齐、学术研究方向明晰、学缘与业缘结构都非常合理的创新团队,在湖南卫视、潇湘电影集团等媒体机构聘有10多位客座教授。

3、科研发展强劲。“十三五”期间,本学科共承担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8项、市厅级科研项目38项、校级项目21项。出版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

4、科研平台齐全。本学科拥有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科研平台,包括全国包装广告研究基地,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基地,湖南省包装广告创意产业基地,湖南省炎帝文化研究基地。1个株洲市科技局立项的株洲市科普影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绿色包装与工业文化影视传播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湖南地方文化研究中心、方言影视工作室、微文化工作室等众多学术研究和产学研机构。

5、学术资源丰富。目前学院拥有4个省级质量工程平台,与湖南卫视、湖南电影频道等众多文化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创办了帧彩映象影视协会、E视觉摄影协会等校内实践基地。学科已建设成为“湖南省现代传播技术示范中心”,“自媒体与智慧广告”实验平台,实验设施先进,总值700多万元。

6、学科服务能力强。本学科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推进校企、校政合作,打造产学研结合的科研创新体系,学科建设水平与学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是湖南省新闻传播研究会副会长单位,湖南省广告协会副会长单位,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湖南省市州新媒体直播联合体副会长单位,湖南省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

7、人才培养质量好。研究生生源充足,学术氛围浓厚。“十三五”期间,研究生申报省、校级创新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论文11篇。在全国大学生电影节、全国广告大赛、湖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湖南省研究生论坛、湖南省广告大赛等各级各类赛事中,荣获各类奖项2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也达到100%,其中对口就业90%,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媒介机构、制作公司、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宣传、策划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影视节目制作、编剧、宣传、策划、管理等工作岗位,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二)突出问题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科特色不鲜明,有待进一步凝练。具体表现在:(1)我院戏剧与影视学科起步较晚,投入过少,基础薄弱,学院是在新闻传播学与汉语言文学两个学科基础上,创办戏剧与影视学科的,学科分散度大,难以形成强大合力。(2)在全国和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学科平台和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较少,学科总体水平不高。

2、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体现在:(1)激励和考核教师投身科研的机制有待完善。“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评价制度不够完善,围绕攻克重大科研项目的人员聘用制度缺少。(2)没有形成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学科在科研团队及高水平团队负责人建设方面滞后,科研产出比较低下。(3)高级别科研成果亟需培育。“十三五”期间,学院获得的省部级社科成果方面虽有突破,但还有很大距离,高级别科研成果亟需持续培育。

3、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具体体现在:(1)戏剧与影视学是需要高投入的学科,研究生实验实践条件急需加强,校外实践基地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存在一定差距。(2)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需要优化;研究生创新能力需要更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新文科思维,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总结我院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成绩与不足,围绕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全面深化学科科研体制改革,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实现我院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三、总体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按照湖南工业大学建设工业科学融合创新、包装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发展定位,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及“文化强省”建设,以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为重点,全面提升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水平,力争成为学校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博士学位培养学科。

通过五年努力,显著改善科研创新氛围和条件,不断凝练科研方向,加强科研团队与基地建设,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服务地方企业的能力,争取在重大科研项目与成果奖励、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行业与区域经济建设方面获得显著提升。

四、建设措施

(一)科教融合发展,凝练学科特色

1、凝聚发展方向。“十四五”期间,按照学校发展定位和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对接“文化强省”和马栏山视频文创园、长沙国家广告产业园等战略规划和重点项目,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术方向,补齐发展短板,形成以学科建设目标引导专业建设,以学科建设成果支撑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局面,构建“面向社会、服务行业、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戏剧影视学学科特色。

2、借鉴先进经验。定期举办学科建设讲座,借外脑,聚外力,邀请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具有资深专业学位点教育经验的专家,资深学科带头人进校,以专题报告及讨论等形式开展学科建设的专题讲座与研讨,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3、做好公益品牌。继续办好研究生暑期学校,强化办学特色,将其打造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研究生公益品牌。

(二)推进教学改革,提升人才质量。

1、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新文科思维,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展互动式、案例式、探究式教学,激发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试行并推广翻转课堂。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转变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培养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加强实验实践条件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满足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设施需求。发挥科研基地、科研项目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校内导师的主体责任和企业导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细化研究生实践内容和要求,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考核力度。强化学位论文的质量导向,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专家评审、答辩等程序,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完善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与保障机制。

2、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积极探索国内外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体制机制,实行研究生培养的“六共同”(即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研究生招生、共同开展课程教学、共同指导企业实践,共同指导学位论文)。

3、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提升其创业意识。积极支持研究生申报和参与创新创业专项项目,将创新活动开展和创业项目孵化相结合,以调动研究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切实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导师队伍结构。继续完善双导师参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路径。加大导师培养力度。加大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采取措施提高校内导师科研水平,开阔学术视野,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和产业发展前沿,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完善导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导师遴选、培养、管理等各项政策,坚持按需设岗,严格导师遴选标准,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实施考核淘汰制度。出台研究生导师上岗办法,根据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质量和科研项目经费情况每年审核其上岗资格。

(三)聚力科研创新,培育科研成果。

创新科研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改善科研基本条件,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通过培育、辅导,加大提升科研能力的培育,积极承担高层次的重大项目和获得重大科技成果。

1、创新科研激励机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形成有效激励机制,营造学术氛围,加大对重大重点项目、重大科技成果以及高水平论文、专著、发明专利的激励和支持力度,加强科研项目的成果鉴定。完善成果验收、报奖和转化的组织工作。建立评估制度,从研究产出质量、社会影响、研究环境等方面评估科研产出,为科研投入提供依据。有针对性地根据重大、重点项目实施需要,统筹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实施科研资源的有效调控和支配。建立有利于创新、开放、共享的科研运行机制和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汇聚的制度支撑体系。

2、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围绕学科方向,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负责人,建立科研团队组织的内、外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注重团队评价和考核。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及科研项目申报辅导讲座,力争每季度有学术交流会,重点支持国家及省部级奖励申报、CSSCI高水平论文发表。

3、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围绕学科特色,在充分发挥现有各类平台的基础上,申报和建设型的科研平台。以平台为依托,聚集学科科研力量,加强校企、校政的横向联系,积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促进科研规模稳步扩大,科研层次不断提高。项目上,力争获批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力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0项,并在教育教学成果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奖项上获得新的突破。

(四)深耕湖南本土,服务地方发展。

1、对接地方需求。根据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的需要,继续完善对接机制,梳理和落实好已签订的各类战略合作协议,提高战略合作实效。在“十三五”基础上,主动对接湖南“文化强省”建设和影视文化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拓展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争取平台基地、资源投入、重大科研项目在我院的集聚,在对接区域产业链和服务行业企业需求中实现联动发展。进一步完善校企、校地合作机制,优化科技服务布局,力争最大限度发挥学科专长,服务更多企业,深入探讨企业难题,推动产学研发展。

2、加强成果转化。充分利用长株潭融合发展的区位优势,借助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等产业高地,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帮助教师围绕市场需求,促进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化,提高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五、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研究制定科研人员创新绩效评价方法,评价重点从研究成果的数量转向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评价结果作为科研绩效,加大对学科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的奖励。

(二)经费保障

多方统筹,加大对学科建设发展的经费保障力度。学科建设投入要“见人、见物、见成果”,要根据学科建设周期提出发展目标、建设方案和改革措施,编制预算,实施项目管理,强化经费使用的质量。建立健全学科建设评估咨询机制,通过组织评审,确定学科项目和个性化建设方案,对纳入建设规划的学科建设项目,予以专项资金投入与支持。学院组织中期绩效考核,根据学科建设实施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结果实行滚动预算。

(三)人才保障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探索新型、灵活的科研人员选聘方式,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有利于人才发展、有利于人才科学评价、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有效制度与机制,推动科研队伍建设多元化、国际化。通过双聘等柔性人才聘用和管理模式,吸引和稳定一流人才和队伍,带领科研走向国内学术前沿。围绕学科科研建设专项任务设立特聘岗位,特聘岗位人员实行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动态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