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我院教师参加第五届“新媒体与全球信息社会的公正传播”学术研究营
时间:2016-09-09 15:03   阅读:

8月25日至9月1日,第五届“新媒体与全球信息社会的公正传播”学术研究营在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新闻传播学界和各领域关注新闻传播学研究与发展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学术研讨,分享观点和智慧。我院新闻系雷晓艳博士代表学院参会。

本次研究营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国际出版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信息传播新科技的社会控制、社会使用与文化生产、数字民族志研究方法、数字媒体与新消费主义、数字文化产业、数字劳工、数字行动主义、新媒体与社会运动、社会性别正义、新媒体修辞与转型中国的市场经济、互联网的权力结构、美国酷儿历史等诸多为主流实证主义传播学所忽视和遮蔽的重要议题进行研究讨论,通过研究营共同的学习和研讨,展望上述领域的发展前景,促进本土与海外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以便更好地推动构建跨学科的学术共同体。

本次学术营共安排了22场主题演讲。英国拉夫堡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国际著名传播政治经济学家Graham Murdock在发表题为《大商场:数字媒体与新消费主义》的演讲中,论述了20世纪中期以来的社会变革导致的贫富差距以及随之而来的“新阶级斗争”,探讨了数字媒体通过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强化消费在这场斗争中充当了“帮凶”角色。其结果导致“公民”这一群体从道德共同体脱离,变成个人化的消费者。这意味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再以关注社会公共利益为导向,更多转向个人发展、个体利益,这种转变恰恰是各种更严重的社会问题的根源。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曹晋教授发表了《网络媒体“更年期”修辞与转型中国的市场经济》的主题演讲,通过聚焦新媒体对妇女更年期的文本再现,透视社会性别、新媒体技术、资本等权力关系如何交织而成具有科学权威性的医学话语。

萨里大学社会学系教授Christine Hine发表了《在线民族志的发展与挑战》、《田野场域:从网络在线到多重场域》、《在线民族志的方法》三场主题演讲,系统介绍了在线民族志的渊源、原则、形式、场域及方法。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媒体与行动主义研究学者Michael Bronski教授发表《酷儿理论》、《美国酷儿运动历史》、《同志文化中的男性身体》三场主题演讲,介绍了美国性少数人群的性别、身份建构的实践与研究脉络。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邱林川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姚建华博士分别发表《告别I奴:数码劳工、富士康与数字资本主义》、《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数字劳工问题研究》主题演讲,聚焦新型网络社会的劳工问题。(雷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