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及措施
时间:2017-11-17 09:30   阅读:

互联网时代,第四次传播革命的兴起,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再一次推到了科技与文化变革的交叉点上。文化与传播从来都是“互动的一体”,过去的十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态震荡变迁的十年。作为精英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人文学科教育深刻地感受着文化激荡的脉搏,唯有改革创新,才能强健机体,焕发生机。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素有严格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优良传统,在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教学改革相关方针政策和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将项目管理思想融入学院教学改革实践,以目标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以过程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提出教学改革的总思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教学目标突出“四个面向”;以质量监控为核心,教学运行实践“四个优化”;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教学管理紧扣“四个中心”;以激励创新为动力,教学评价覆盖“四个维度”。具体的措施内容包括:

一、围绕“适应社会需求、凸显专业特色、具备核心能力、体现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市场、面向专业、面向岗位、面向本土制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学科发展规划。

2015年,按照学校统一部署,文新学院所属各个专业着手修订培养计划,调整课程体系。学院领导明确提出,新版培养计划的制订,必须深入市场、深入一线,向业界精英和学界专家广泛征求意见,了解就业市场的新动向、新变化。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确定人才核心能力,根据核心能力要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教师积极作为,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和走访等形式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对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之后,以原有课程体系为基础,通过增加、删除、升级和合并等方式,构建出专业特色更加突出、核心能力更加凝练,体现综合性、交叉性和前沿性特征的跨学科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为弘扬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学院办学总体定位确立以戏剧和影视学为龙头,融入学校包装教育特色元素,打造湖南唯一“影视艺术”特色专业。为此,学院要求教师加大转型力度,积极靠拢影视专业组建教学和科研团队,在教师评优、职称评定、导师遴选、著作出版、课题申报等方面向戏影方向倾斜,鼓励教师参加与戏影相关的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奖励与戏影相关的科研成果。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针对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双方根据培养计划和能力要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评估体系与运行机制,在人才培养、智库建设、技术转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持续性的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除此以外,学院还积极参与地方发展,将影视艺术、新闻传媒、传统国学等文化因子与株洲市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富有文化品位的宜居城市的愿景与规划结合起来,鼓励学院教师和文新学子走出校门、深入生活,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株洲、为湖南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围绕“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优化设施条件、优化师资力量来提升教学质量。

优化课程体系,既包括相关专业之间合理打通与区隔课程模块和教学资源,也包括各专业内部合理确定各个课程模块在培养计划中的结构比例。通过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形成课程设置先行后续关系恰当,教学内容前后衔接顺畅、知识结构分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优化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加强实践(实验)教学,突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强调“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原则,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倡导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案例分析、完成作品、模拟现实等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在课程考试、考核方法上加大教学过程考核的比重,将出勤、作业、提问、讨论、读书报告、卷面成绩等综合计入总成绩,并采用开卷、论文写作、实验操作、口试、视频等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

优化设施条件,得益于学校为支持学院发展,在教学设施、设备条件改善方面的持续投入和重点倾斜。目前文新学院拥有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实践教学环境,如多功能演播厅、虚拟摄影棚、影片分析室、广告创意摄影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等实验教学设备,能充分对接当下各行业的应用需求,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毕业后能快速进入工作岗位。

优化师资力量,一方面体现在学院落实学校“人才强校”战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自主培养,积极引进,技能优先”的师资建设思路与措施,千方百计引进优质师资,培养自有师资,打造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体现在学院对于师资力量的严格管理和科学运用,通过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执行主讲教师资格制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等措施,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缘结构合理、梯队结构完善的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

以上诸多措施,能够从硬件和软件上充分支撑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力保障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围绕“科学、规范、有序、高效”的教学管理要求,以教学大纲为中心完善教学内容管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完善教学过程管理,以评教评课为中心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以教研活动为中心完善教学创新管理。

在教学内容管理方面,2015年学院完成了新版培养方案修订,要求所有专业必修、选修课程必须制定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课程简介,部分实验课程制订了实验大纲。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均列明“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成绩考核方式”和“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五方面要素。督促、检查各学科教师严格依照教学大纲设计教案和制订教学计划,从而保证授课质量和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

在教学过程管理方面,学院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建立制度、采取措施,加强学生学风建设和教师教风建设。对学生的管理主要通过加强日常监督力度,督促学生遵守学习纪律、课堂纪律,严格执行日日考勤制度,落实周周公示制度;加强诚信教育,狠抓考风考纪;强化辅导员工作管理,要求辅导员进课堂、进宿舍,开展专业教育,培养专业兴趣,营造学习氛围;改革学生干部任用机制,实行“学业成绩一票否决制”,引导学生干部成为学习标杆、学风榜样。对教师的管理主要通过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课堂教学巡视制度》《关于加强教学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措施,督促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负担要“轻”、质量要“高”,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辅导、教学反馈等方面实现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精细管理。

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学院将教学质量视为“立院之本”,遵循“向过程要结果、以结果促过程”的管理思路,以“评教评课”工作为中心,通过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改进体系,全方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制订了《教学管理工作职责》《教研室工作职责》《教研室主任工作职责》《听课制度》《同行评价制度》《专业教学实习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保障教学管理工作各环节的科学性、规范性,将各项管理职责落实到人;由教学副院长牵头成立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制订工作条例,组织实施全院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监督。学院党委、党政联席会议、各教研室定期开展本科教学工作专题研究,院系领导通过听课、教学考试巡查、班级联系、专业联系制度,全程参与教学质量监控;根据《湖南工业大学教师课程教学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严格实行学生、督导、同行三级评课制度,每学期组织学生评教座谈,对每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创新管理方面,学院运用社交网络和信息系统对教学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与发布,推动教学档案、教学资料的数字化管理,为提升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学院各专业严格落实教研室例会制度,要求各系部每年开展10次以上的教研活动,每个教师每年必须听教研课5次以上,督促、鼓励各专业教师结合每学期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讨和交流,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革新,并通过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传承和推广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带动教学提升,依托重点学科、特色专业,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保证。同时,学院结合教学实际,积极组织教学研究项目申报,要求每个教师五年之内必须发表1篇教研论文或申报1项教改项目,并专门制定政策对教研教改项目或论文进行奖励,极大的激励和推动了学院教师教研创新的热情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围绕“培育人才、创新方法、积累资源、提高效率”的教学评价目标,从“教学效果、教研成果、教学实践、资源建设”四个维度制订激励措施,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2014年,学院根据《湖南工业大学教学奖励办法》,结合本院教学实际,制订了《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学奖励办法》,建立教学评价奖惩制度,采取绩效奖励、教学竞赛、成果评优等多种方式,强化教师教学工作职责,牢固树立以教为本、以教为荣的职业观念,激励学院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实践,自觉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学院通过综合考量毕业生就业率、毕业论文优秀率、考研率、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学生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指标,与教师的评奖评优、绩效奖励挂钩,使教学工作的目标导向性更加明显。学院近3年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考研率在7%左右,培养出一批优秀毕业生和创新创业典型,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在教研成果评价方面,学院对获得由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其委托的机构评审的教学研究规划项目的教师给予奖励;对在国家或省部级教育研究机构主办的教育类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教师给予奖励。近3年来,学院共申报省级教研教改课题6项,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教研教改论文46篇,积累了一批优秀的教研成果。

在教学实践评价方面,学院对获得立项并通过验收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优秀实习基地的教师或负责人给予奖励;对参加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并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对指导学生参加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各项竞赛并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近3年学院共有7人/次参加学校及省级各类教学竞赛,其中2人获得省级教学竞赛奖励。

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学院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省、国家级精品课程,对获得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的教师给予奖励;对公开出版的教材和编著给予奖励;鼓励教师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档案、教学信息的数字化管理。